查看原文
其他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:中小微企业将逐步进入企稳回升新阶段,扩大需求应促进充分和高质量就业

许召元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2-08-02


许召元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

以下观点整理自许召元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(第49期)上的发言



本文字数:4507字

阅读时间:12分钟


一、经过国家系统性政策支持,中小微企业将逐步进入企稳回升新阶段


新冠肺炎疫情以来,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,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,但是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始终没有显著好转,特别是3-5月以来大量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更加突出。在新一轮政策(6方面33条)出台以后,会不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?总体判断,经过国家系统性政策支持,本轮中小微企业经营最困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,正在逐步进入到触底企稳回升的新阶段。


首先,这一轮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新一轮的疫情冲击,这是一个相对短期的,外生的冲击。从整个中国经济基本面来看,无论是我国的产业基础,还是国内的庞大的市场,还是人口就业等大的发展都没有大的变化,我国整个经济基本面仍然是比较好的,没有受到意外的大的冲击。当然,这一轮经济短期困难有国内国外多方面的因素,从国外看既有东南亚等国疫情企稳回升对我国出口带来竞争的因素,也有俄乌冲突带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,也有近期讨论比较多的产业转移等情况。但是,这些很多都是更长期一点的问题,比如像东南亚的产业转移,这是长期发展的过程,短期内并没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带来根本性的影响。从国内来看,房地产市场下行是重要的一个方面,但这也是长期趋势,房地产市场总的规模是一定的,高速发展阶段总要过去。综合各方面因素看,3-5月份中小微企业面临比较大的经营困难,更突出的因素是短期疫情带来的冲击,今年以来奥密克戎疫情的特点是传播特别快,在快速传播下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零星、散发疫情,更重要的是在吉林和上海等地都出现了快速、大面积的疫情传播,这种新的、快速的疫情传播,对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端和需求端都带来了突出的冲击。


所以,短期内疫情冲击是这一轮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最主要的因素,当前的国家系列政策针对疫情冲击有系统和针对性的扶持作用。


1、国家33条政策支持政策的覆盖面非常强,对应非常精准。既有财政政策,金融政策,也有稳链方面。既有从供给方面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支持,也有需求方面促进房地产、汽车的需求等等,包括民生支持。


2、随着本轮疫情以来各地方在应对疫情方面有了更多的经验,疫情防控措施正在越来越精准化。比如,5月31日,文化旅游部发布了调整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,在通知中把跨省旅游熔断实施单位,从以前的省区市一级缩小到了县市一级,这一调整是文旅产业是一个重要利好。以前如果在省级的话,一个省只要有某一个地区发生了疫情,达到了熔断条件,整个省的跨省旅游都会被停掉,缩小到县市一级以后,只会针对这一个县市的跨省旅游受影响,整个省其他地方不会受到影响,这样的精准防控就可以大大缩小疫情对整个旅游业的冲击。再如,6月5号国家卫健委提出要提升疫情防控科学性、精准性,要求各地在疫情防控中做到“九不准”,包括不准随意限制出行范围,不得将出行限制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;不准随意延迟管控时间,不准随意扩大隔离管控风险人员范围等,这 “九不准”政策将对推动疫情防控精准性、防止层层加码方面有实实在在的进步。再比如,最近北京随着各地区的疫情形势的好转,很快就出台了恢复堂食、恢复旅游等精准调控措施。可以预计,疫情防控精准化,将对促进中小微企业经营回暖起到重要作用。


3、当前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,特别是5月25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稳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之后,市场信心也在恢复。有关调查数据显示,5月份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指数已经出现了小幅回暖,随着5月底、6月初出台系列政策落地见效,可以预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信心会进一步加强。所以,在33条等一系列全面措施的支持下,在疫情精准化防控措施调整完善下,科学化精准化,再加上信心的增强,对中小微企业整个经营环境相关态势从6月份以后会进入到逐步好转的态势下,可能本轮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,政策的效果在接下来的时间会得到明显的体现。


二、扩大需求需要高度关注进一步促进充分、高质量就业


扩大需求是稳经济的根本手段,而扩需求的政策可以简单归纳为两方面,一是扩大投资需求,二是扩大消费需求,特别是居民消费的需求。


扩投资的特点是政策见效快,政策手段比较多。国家可以通过投资引导、投资补贴、专项债定向支持,引导地方投资平台更主动发挥作用等系列工具促投资。但是投资也面临一个比较大的制约因素,就是有效投资的空间越来越小。事实上,需要投资的地方总是很多,比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,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需求空间都很大,很多地方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,但很多投资也都面临短期回报不足的问题,这些直接回报少的项目,往往需要大量政府资金的直接投入,但财政资金是非常宝贵的,每一分都是企业和居民的贡献,财政资金也总是有限的,不可能无限扩大投资。总之,扩投资的政策手段比较多,见效比较快,但难处是有效投资空间相对不足。


扩大居民消费和扩大投资某种程度上正好相反。扩大居民消费的好处是效率比较高,成果比较好,不需要政府大量投资。它的难处在于政策手段不太多。最近,国家在促进房地产需求,促进汽车、家电下乡方面提出一些政策,还是有一些明显效果。但更大面、更广泛地促进消费政策,一般认为是比较长期的政策,政策空间相对比较少。


这种情况下,当前包括今后一段时期,扩大中国的内需我认为需要高度关注进一步促进充分且高质量就业,要把促进充分高质量就业放到扩大内需政策的更加重要的位置。这虽然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政策,但是它的政策效果在短期内也会有所体现。因为只有比较充分且高质量就业才能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而只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,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扩大消费需求。当前,不少中小微企业反映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人工成本比较高。这件事情应该从两方面看,从企业来看,人工成本比较高对应的是工资成本不断上涨,这是一个成本因素,是企业面临的困难。但从另一方面看,这其实是好事,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。经济发展最终目标就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,能够共同富裕,也只有收入水平不断提高,才能进一步扩大消费,形成进一步扩大国内投资促进消费的循环,收入水平提高才能带动对高质量产品和高服务的提升,才能够从需求端拉动中国产业升级,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。


怎样来促进充分高质量就业,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也特别重视。李克强总理多次说过,只要有比较好的充分的就业,经济增长速度快一点慢一点,相对来讲重要性都不是那么高,只要有了充分高质量的就业,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处在比较好的态势。


短期内,落实好疫情精准防控措施是最直接、最重要的一个方面。今年一季度以来,一些地方的生产受到比较大的影响,各地也在推进复工复产方面出台了不少措施,但总体来看各地复工复产比较关注的是工业企业,对服务业的复工复产、复商复市重视程度相对不足,某种程度上存在着“重硬轻软”,或者说“重工轻商”的现象。这是因为工业企业停工停产的影响比较明显,工业的供应链条比较长,一家企业的停工停产会带来整个上下游停工停产,因而更容易受到各方面的重视。而服务业相对来说对上下游的直接影响力小些,我们看到在这两年的疫情防控中,交通运输、文化旅游、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。事实上,服务业是当前我国就业的主体,也是当前就业冲击最为严重,经营最困难的部分,在疫情精准防控的大前提下,创造更好的条件,让服务业更快、更全面的复工复产,是促进就业成本最低,最有效的手段,也是根本上扩大需求的基础。


要促进充分就业、高质量就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,就是要根据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。比如减少劳动就业岗位的占用,前段时间网上讨论比较多的“996”加班,一些大企业、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是否可以大幅度减少过度加班,因为过度加班某种程度上就是占用了大量工作岗位,两个人的岗位一个人干,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加班其实可以吸纳更多就业。而且大企业就业岗位的保障程度较好,就业质量更高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发展,我国已经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不应该再通过过度加班这样的方式实现企业发展。另一方面,我们还要研究怎样防止过多、过快的新业态、新技术对线下工作岗位的侵蚀,比如近些年来数字经济、线上商业模式方面发展比较快,这些方面,特别是服务业领域技术进步的空间很大,某种程度上也是机器替人的空间很大,但我们是不是应该放任不管?放任新业态的无序扩张造成大量的失业?我们认为,这些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技术进步,应该在充分保障国内就业的情况下再稳步发展,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,城市里面的小商小贩,包括卖菜的小贩,都是城市的烟火气息,新技术的发展应用,要以始终保持我国处于一个比较充分高质量的就业为前提。


只有保证了充分高质量的就业,才能最终促进国内消费为主体、国内大循环比较畅通的发展态势。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。例如,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,我国有一两千万农民工失去工作,从沿海回到内地农村再就业。但是这几年以来,特别是2012年以来,虽然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行的新常态中,但整体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好,大量的工业企业反映最多的是招工难的问题,这反映我国已经具有了保持充分和高质量就业的坚实基础。


三、长期扶持中小微企业应系统性降低房租成本和融资成本


当前情况下,国家已经出台了对中小微企业一系列的信贷扶持措施,当然,中小微企业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,需要持续的政策扶持,更好地扶助中小微企业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。我个人认为,长期看对中小微企业做更好的、有效的扶持,有两个方面需要高度关注。


第一,系统性降低中小微企业房租成本。通过我们调研发现,房租成本是当前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比较大的成本,因为这是一个固定的负担。随着服务业在经济当中占比越来越高,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都是在服务行业,都是在城市里,而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房价偏高、租金偏贵的问题。同时,很多城市还存在不少写字楼的空置,商铺空置的现象,推动商业地产,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房租成本系统性、长期性地降低,是优化中小微企业经营环境,降低其负担的重要方面。疫情以来,国家一直鼓励物业给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,但真正能够响应的主要是国有物业,民营物业相对来说受政策影响比较小。在这方面,需要进一步讨论出台系统性的引导支持措施,全面降低中小微企业物业成本和房租成本,这对各地进一步促进创业,为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是非常重要的。


第二,系统性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。中国储蓄率一直是全球最高的,也就是说资金供应在全球非常充分。一般来说,某种商品供应比较充分,相对来说价格是比较低的,但中国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一直是相对比较贵的,这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空间。具体政策方面看,一是需要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,比如有些研究提出增加供应链金融等,二是促进金融行业本身更多的竞争,促进金融行业提升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,三是减少低效、无效的资金需求,包括减少无效和低效的基础设施投资等。系统性降低中小微企业房租成本和融资成本,不管是在短期内,还是中长期,对中小微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状况,提升效益水平都有重要作用。




延伸阅读

聚焦“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救助”,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


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:恢复市场主体信心需要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


闫衍:今年债市信用风险总体释放减缓,但结构性风险仍存


汪三贵:应从哪些方面着力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?


刘伟、陈彦斌:建设中国经济学的科学生态体


郑新业等:优化支出结构,更好发挥财政稳经济作用


毛振华:疫情之下,我们该关注些什么?


王晋斌:遏制内生性持续高通胀: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要点


刘元春对话管清友:当前经济如何稳增长、提信心?


毛振华: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稳增长政策应适度加码


吕冰洋:积极财政政策要在需求侧与供给侧协调发力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